全部博文
-
发布时间:2022-11-19国家发展改革委于11月16日上午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今后一段时间,虽然猪肉市场仍处于消费旺季,但国内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已连续多月回升,市场供应会相应增加;特别是我们监测到,近日养殖户出栏节奏趋于正常,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生猪也已开始陆续出栏,这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总体判断,今后一段时间生猪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有望保持相对平稳态势,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形。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生猪市场动态,继续择机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储备。同时,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来源:国家发改委】
-
发布时间:2022-11-19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孟玮说,经济大省等重点地区经济正在加快回稳发展。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落地见效,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等一系列举措将在四季度集中显效,工业增长动力、投资信心将继续增强。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要求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这有利于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促进市场需求恢复。 四季度经济在全年分量最重。孟玮说,当前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促进四季度经济持续恢复还需付出艰苦努力。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加快恢复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强化粮食、能源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落细落实稳就业政策,扎实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抓住时间窗口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展望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回稳向好基础将不断得到巩固。&dquo;她说。 7000多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 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孟玮介绍,目前,7000多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通过组织筛选推荐一大批质量较高的备选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配套融资、督促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等工作,推动金融工具对稳投资发挥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1至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孟玮说,金融工具有力补充了重大项目建设资本金,支持了一大批“十四五&dquo;规划内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将对促进今明两年投资稳定增长、优化供给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也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低于整体投资增速。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提出6个方面21项具体举措,发挥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为民间投资项目落地创造更多便利条件。 孟玮说,将持续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不断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切实将鼓励民间投资政策落到实处,更好发挥民间投资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生猪价格有望保持相对平稳态势 下半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总体震荡上行。孟玮说,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加大投储力度、引导养殖户正常出栏、加强市场监管等。 “目前看,相关调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生猪价格出现明显回落。&dquo;孟玮说,今后一段时间,虽然猪肉市场仍处于消费旺季,但国内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均已连续多月回升,市场供应会相应增加,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生猪也已开始陆续出栏,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今后一段时间生猪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有望保持相对平稳态势,难以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形。 孟玮表示,将密切关注生猪市场动态,继续择机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储备。同时,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 突出抓好民生用气保供稳价 保暖保供是保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孟玮说,尽管国际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对我国冬季能源保供带来一定影响,但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今冬供暖季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总体上是有保障的,高峰时段、部分区域受持续寒冷天气等影响可能会出现供需偏紧情况。 孟玮表示,将会同各有关方面加强统筹协调,突出抓好民生用气保供稳价,组织各地切实履行保障民生用气的主体责任,压实城燃企业保供直接责任,确保民生用气充足稳定供应;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居民门站价格政策,保障民生用气价格基本稳定。 同时,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上游供气企业加大增储上产力度,尽可能增加冬季高峰期国内天然气产量,发挥国家管网公司调度协调作用,推动已建成储气设施应储尽储,统筹用好储气资源,保障整个供暖季特别是高峰保供的需要;持续督促合同严格执行,按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及时协调解决各类个案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来源:新华视点
-
发布时间:2022-10-31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反复、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俄乌冲突持续发酵等,无不冲击全球粮食系统,使得全球粮食供需紧张程度加剧,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不断飙升。 一世界银行警告:强势美元料加强粮食和能源危机 10月26日,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称,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体的货币贬值正在推高食品和燃料价格,这可能会加剧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已经面临的粮食和能源危机。 美元兑一篮子货币上个月飙升至新高。世行的报告称,这意味着即使以美元计价的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月至9月期间下跌近6%,但由于货币贬值,超过一半的石油进口新兴市场看到本币油价同期上涨。而且,几乎所有这些国家都出现本币小麦价格比美元小麦价格涨幅更大的情况。 作为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直在推升粮食价格。2022年前三个季度,南亚地区的食品价格通胀平均超过20%,其他地区(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中东与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以及东欧与中亚)的食品价格通胀平均在12%-15%之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是唯一的食品价格通胀较低的地区,部分原因是作为该地区主粮的大米价格总体上保持平稳。 二农业贸易巨头业绩亮眼 《华尔街日报》10月26日消息,全球一些最大的粮食企业公布了好于预期的利润,并上调今年的财务预期,得益于农作物短缺和全球波动。 四大粮商作为粮食贸易的四大巨头,控制着全球80%的粮食交易量。 其中,ADM截至9月30日的财季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近一倍。该公司报告利润为10.3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5.26亿美元,增长了近一倍。 邦吉也将全年每股收益预期调高至13.50美元,此前公布的第三财季利润和收入均好于预期。剔除一次性项目后,该公司公布的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45美元,比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高出近1美元。 邦吉股价在本周三大幅上涨了7%。ADM则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逾2%。 ADM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籽、玉米和小麦加工企业之一,其大约2/3的收入来自对大豆、花生及其他油籽等的加工。邦吉则是世界领先的油籽加工商,也是南美农场主所使用的化肥的最大生产商和供应商。 通常而言,当出现粮食短缺、地缘政治冲突或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加剧时,ADM、邦吉和私人控股的嘉吉等四大粮商的业绩往往会从粮价上涨中受益。由于掌握着全球粮食运输的进度,全球粮食市场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四大粮商的影响。 今年以来,全球能源价格上涨推高了对油籽加工商生产的生物燃料的需求。俄乌冲突则打乱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地区之一的供应,推高了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其他主要作物生产国的恶劣天气也导致库存面临挤压。 农业高管曾表示,北美和南美至少需要两个丰收年,才能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对此,邦吉首席执行官GegHeckman周三指出,由于受到基础设施遭到破坏、贸易流通中断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种植条件不佳等因素困扰,粮食供应问题依然存在。 文章来源:格隆汇、财联社、澎湃新闻,中华粮网综合整理,搜猪网
-
发布时间:2022-10-31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前三季度,我国GDP为870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第三季度,我国GDP为3076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比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来源:央视财经】
-
发布时间:2022-10-31中国玉米产量的变化跟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20年玉米市场供需环境发生明显转变,临储去库存化完成,市场由前期供应宽松向供需紧张转变,在玉米收割季之前,东北产区遭受三场台风的影响,单产水平下降。2021年由于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产量继续恢复性增长。2022年在黑龙江面积下降,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降雨的共同影响下,玉米产量出现下降,据统计,2022年玉米产量2.59亿吨,较2021年下降680万吨,下降幅度2.56%。 备注:东北春玉米区:黑龙江、吉林、辽宁、黑龙江; 黄淮海春夏玉米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 西南春玉米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西北春玉米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 南方丘陵春玉米区: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从玉米种植带来看,全国主要玉米种植带除东北地区减产外,其他地区都呈现增产的局面。2022年东北地区产量下降,主要由于面积下降和天气影响,2022年产量1.21亿吨,较2021年下降7.95%。黄淮海地区种植面积整体增加,河南南部由于干旱减产,山东、河北局部地区由于降雨影响减产,但综合来看2022年产量8562万吨,较2021年增加3.88%。西南、西北和南方丘陵玉米种植区产量分别增加0.09%、1.62%和1.39%。 分省份来看,黑龙江、吉林和辽宁都呈现减产的趋势,减产幅度分别为8.20%、9.56%和17.31%,内蒙古产量微幅增加0.61%。山东、河南和河北产量分别增加4.13%、5.78%和5.69%。 文章来源:Myseel
-
发布时间:2022-10-31农业农村部网站29日公布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称,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农业农村部指出,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全力稳定生产保供给,聚力巩固成果守底线,着力加强建设促振兴,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54779亿元、同比增长4.2%,为保民生防通胀、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 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夏粮早稻丰收到手。夏粮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早稻产量562.5亿斤,比上年增加2.1亿斤。秋粮有望再获丰收。目前,秋粮收获近九成。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启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粮豆轮作规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超过1500万亩,大豆面积增加较多。夏收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dquo;,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呈稳产态势。秋冬种进展总体顺利。冬小麦播种过八成,冬油菜播种过七成。
-
发布时间:2022-10-25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当周,全国生猪出栏价为14元/斤,环比上月同期上涨约17%。另据博亚和讯数据,当前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1213元/头,创下了2020年8月以来的新高;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1228元/头,创下了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新高。 浙商证券表示,春节前生猪需求逐步转入旺季,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持续回升;饲料、疫苗等多组数据交叉印证产能去化足够充分。东兴证券认为,在政策端多次提示风险、养殖户仍在弥补前期亏损的背景下,行业母猪补栏的情绪仍较为谨慎,预计明年市场供应增长相对温和,明年生猪养殖业有望保持相对景气和合理盈利空间。 相关公司方面,据主题库养猪板块显示: 牧原股份:通过采购优势与饲料配方调整降低整体养殖成本,截至上半年已拥有247万头能繁母猪和100万头左右的后备能繁母猪。 温氏股份:的能繁母猪群体规模稳中有升,母猪淘汰更新现已进入正常节奏,后续公司生猪出栏有望稳步增长。
-
发布时间:2022-10-25生猪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地区高价已经突破15元。10月20日,发改委最新发文,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已与部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沟通协调,研究共同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大型养殖企业表示,将带头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及时出栏育肥猪,必要时适当加快出栏节奏,增加市场供应。 而从10月14日开始,短短7天时间,发改委已经连下3文,表明政府稳定当前生猪价格走势的决心,而这也可能意味着本轮猪价上涨已经到达顶部,建议养殖户做好相关应对。 发改委再次“约谈&dquo;养猪企业 为了稳定生猪价格走势,发改委今年7月、9月已多次约谈相关猪企,要求大型猪企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10月20日,在生猪价格10月大涨的形势下,发改委再次发文,表示已与部分大型养殖企业研究,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本次发文指出,针对近期生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建议大型养殖企业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促进生猪价格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要求企业不得故意压栏抬价,更不得串通涨价。 大型养殖企业一致认为,当前生猪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会造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相关企业表示,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头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及时出栏育肥猪,必要时适当加快出栏节奏,增加市场供应。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关注生猪市场价格变化,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市场动态,持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猪肉储备;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猪价进入一级预警区间 10月19日,发改委发文通告,猪肉价格已经进入一级预警区间,并且表示将投放今年第6批储备猪肉。 发文显示,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0月10~14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与此同时,河南、山西分别在18日和19日发布生猪预警,宣布两省分别达到省级生猪调控的一级和二级预警。 另外,面对生猪价格的快速上涨,9月份国家已投放了约20万吨政府储备猪肉,创下历史之最。 建议养殖户及时出栏 10月14日,针对生猪价格明显上涨,发改委发文提醒,建议养殖户顺势出栏育肥猪,及时“落袋为安&dquo;。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部分业内专家,对近期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进行分析研判。专家指出,从历史数据看,剔除2019~2020年生猪产能受到严重冲击的极为特殊年份,2019年前历次“猪周期&dquo;生猪平均价格最高点为每公斤21元左右,即使考虑近年来成本上升因素,目前价格也已经处于过高水平。 专家认为,近期生猪价格明显上涨,重要原因是部分养殖户为博弈后市行情,出现非理性的过度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为,减少了市场供应量。当前国内能繁母猪、新生仔猪、育肥猪存栏量连续多月上升,总体并不缺猪,一旦压栏和二次育肥生猪集中出栏,届时猪价可能阶段性快速回落。 专家提示,目前生猪价格已经处于过度上涨区间,价格波动风险明显上升,建议养殖户顺势出栏育肥猪,及时“落袋为安&dquo;,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
发布时间:2022-09-309月储备肉投放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9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生猪市场动态,结合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分批次持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督促指导各地同步投放猪肉储备,必要时还会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加强市场监管和预期引导,促进市场和价格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国内生猪价格经历了先跌后涨的过程,近期在每公斤22—24元区间波动,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最近一周猪粮比价为8.38:1,处于猪肉储备预案确定的6:1至9:1合理区间的上沿。 “猪贱伤农,肉贵伤民&dquo;。国家高度重视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调控的目标就是促进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在上半年生猪价格低位运行时,国家连续13批次累计挂牌收储52万吨中央猪肉储备,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近期,为增加中秋、国庆等节日市场供应,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于9月8日和18日投放了两批中央猪肉储备攻击5.27万吨,近日还将投放第三批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猪肉储备。 根据已投放数量和后期投放计划,预计9月份国家和各地合计投放猪肉储备20万吨左右,单月投放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猪价逼近24元/公斤 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慧通数据统计,2022年9月19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上涨,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23.87元/公斤,相比昨天上涨0.73%。 中国养猪网最新监测数据显示,9月19日外三元猪肉价格为24.02元/公斤,已超过今年7月上旬的价格高点23.92元/公斤。 百川盈孚分析也显示,9月19日全国生猪均价为23.8元/公斤,涨幅1.93%。 卓创数据显示,9月19日全国外三元交易均价达到23.98元/公斤,逼近24元/公斤。 自繁自养头均盈利破千 卓创分析师表示,“进入9月份之后,监测的头均理论盈利就已突破1000元/头。9月19日生猪自繁自养的理论盈利值已达到1129.39元/头,但由于玉米、豆粕价格较高,猪粮比还未突破9:1,养殖端高成本压力持续。&dquo; 搜猪网监测数据显示,从2022年6月开始,在自繁自养条件下,每头肥猪养殖利润保持在300元/头以上,且生猪市场开始已扭亏为盈。截至2022年9月15日,自繁自养条件下每头肥猪养殖利润基本在700元/头以上。 农业农村部:发布豆粕见谅替代3类技术模式和8家典型案例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进养殖业节粮降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牧原、温氏、新希望六和、海大等4家企业代表作交流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介绍养殖业豆粕减量技术方案要点。会议发布了豆粕减量替代的3类技术模式和8家企业典型案例。全国畜牧总站等单位联合发布《聚焦“提效减量&dquo;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倡议书》。 2021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占比降到15.3%,比2017年下降2.5个百分点,节约豆粕1100万吨,折合大豆1400万吨,相当于1亿亩以上耕地产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
发布时间:2022-09-30生存在4.36亿年前的古鱼类,灵动地在古海洋中游动着,这是我国科研人员根据在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的一批鱼类化石标本复原出的景象。在新发现的化石标本中,科研人员找到了全球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发现了最古老的有颌类奇迹秀山鱼等一批古鱼类化石,揭示了有颌嵴椎动物的崛起过程。9月2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集中报道了这批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 最新发现的5种志留纪古鱼新属种的三维艺术复原,从上到下分别为蠕纹沈氏棘鱼(Shenacanhusvemifomis)、新塑梵净山鱼(Fanjingshaniaenovaa)、双列黔齿鱼(Qianodusduplicis)、灵动土家鱼(Tujiaaspisvividus)和奇迹秀山鱼(Xiushanoseusmiabilis)。这些鱼化石的时代分别为4.36亿年前和4.39亿年前。(拟石科技制作)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嵴椎动物都具有颌骨,统称为有颌嵴椎动物或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dquo;的嵴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距今4.4亿年至4.1亿年前的志留纪期间,发现的有颌类化石凤毛麟角,关于早期有颌类生物仍存在3500万年的化石记录空白。 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嵴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踏遍我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200多个地点。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发现,为填补这一空白提供了重要证据。发现的过程则颇有几分“运气&dquo;,2019年,科研团队在重庆沿着一处新修盘山公路仔细搜寻,在路边一处凌乱的岩石堆,地质锤一次不经意的敲击,找到了打开这一鱼类化石“宝库&dquo;的钥匙。 一块仅有巴掌大的化石石板上,数十条鱼类化石清晰可辨、活灵活现。“我们从没有期望,在这么古老的地层里发现这么完整、精美的化石标本。&dquo;朱敏感慨道。 运用高精度CT扫描、精细三维重建、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全光位图像等技术,科研人员从化石中发现了奇迹秀山鱼,这是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大大前推了1100万年,将若干人类身体结构的起源追溯到4.36亿年前的化石鱼类中。最古老完整保存的棘鱼——蠕纹沈氏棘鱼也被发现,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关联完好保存的软骨鱼类大化石,证明了鲨鱼是从“披盔戴甲&dquo;的祖先演化而来。无颌的盔甲鱼类灵动土家鱼则为嵴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提供了关键化石证据。 朱敏表示,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是继澄江生物群、热河生物群之后,又一个在我国发现的、为探索生命之树演化重要节点提供大量关键证据的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它证实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在我国华南地区欣欣向荣。到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为人类的过程。 数百公里外的贵州石阡化石库也有了重要发现。科研人员从总重约4吨的化石样本中,先后找到了23枚长度仅有2.5毫米左右的有颌类牙齿标本,它们来自双列黔齿鱼。这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有颌类牙齿化石,将牙齿的最早化石记录前推了1400万年。 现在,科研团队的野外工作仍在继续。朱敏表示,对两处新发现化石库的详细研究,将持续改变我们对颌起源与有颌类最早期演化的认识,“这次的系列成果发表只是个开始,相信未来仍将有惊喜不断涌现,我们还要不断地追索、找寻。&dquo;来源:北京日报
推荐博文
- 4 国家发改委:密切关注生猪市... 299
- 5 国家发改委回应当前经济运行... 326
- 6 世界银行:强美元推高粮食价... 351
- 7 同比增长3.0%!国家统计... 309
- 8 2022年玉米产量调研 392
- 9 农业农村部:生猪市场供应有... 280
- 10 生猪养殖利润创两年新高,生... 288
- 11 罕见!发改委7天3次发文,... 277
- 12 第三批储备肉投放,自繁自养... 265
- 13 重大发现!全球最古老有颌类... 310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
园107国道旁黄金南路
邮编:430207
电话:027-84794303
手机:13886100579
传真:027-84794149
QQ: 3188277488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