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
-
发布时间:2022-03-31近期,疫情卷土重来,未来的发展趋势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在这种情况下,饲料和养殖企业需要统筹管理、稳定生产,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保证生产经营和养殖管理正常运行。 疫情之下,畜牧行业该如何应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 一、严格管控外来车辆和人员 加强外来人员和拉送货车辆的登记和检查消毒。为防止外来人员或车辆携带细菌病毒进入厂区,产生交叉传染,饲/养企业在疫情期间更要加强管理,非必要不接受来访,尽量减少车辆进出厂区的频率。 外来人员进出厂区,一定做好消毒工作,公司和厂区门口设置消毒室,办公区域门口设置消毒垫;外来人员出示健康码,测体温,戴口罩;针对车辆,进入厂区之前设置消毒池,最好有专门的人员对车辆周身喷洒消毒液,保证人员和车辆安全入厂。同时做好登记,以便回看和溯源。 二、厂区内部做好疫情防护 厂区内部员工更要做好疫情防护,严格遵守国家和公司制定的疫情防控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少外出......企业是人员集中的地方,而人是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的根本,从门卫到办公室和车间,从基层工作人员到管理层,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只有每个人都做好防护,共同维护安全“无毒&dquo;的办公环境,才能保证特殊时期的正常生产运营和饲养管理,保证企业在疫情期间保持创产增收。 三、就近发掘新原料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dquo;,疫情之下,保证物资不中断更是首要任务。由于道路封堵和管控措施,生产资料调入和畜产品调出不畅:饲料厂所需要的玉米、豆粕等各类原料,养殖场所需要的配合料、粗饲料等畜禽日粮补充不进来,饲料厂和养殖场的正常运营都受到了限制。 在此客观条件下,畜牧企业要自寻出路,尽可能保证生产运营正常进行。饲料厂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就近发掘新原料以解决原料供应不及时的问题,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配方,用新原料替代那些供应不及时的原料;启用节能增效类的添加剂产品,保证在配方变动的情况下饲料的饲喂效果不降低;养殖场可调整饲喂节奏,同时适当增加当地可用粗饲料的饲喂量,在尽量保证畜禽生长和健康的前提下,延长饲料库存时间,防止物资中断。 四、合理制定产销计划 正如前面所说,疫情之下道路管控严格,畜牧行业中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从饲料厂到养殖场再到屠宰加工企业,产品有需求但是销售运输被阻滞,导致出库量下降。 为了防止生产的产品滞销积压,建议饲料厂、养殖场积极关注本地畜牧业生产资料和畜产品的产销情况和供需信息,综合把控,合理制定产销计划、促进产销对接。 饲料厂一方面要控制饲料的生产量,另一方面根据生产量控制原料的采购量;养殖场需及时处理达到或者接近售卖标准的大畜禽,以减轻饲料等物资的投用量和采购压力,同时适量补栏,平衡不同阶段的畜禽存栏量,保证养殖生产稳定进行。 五、拓展采购和销售渠道 由于疫情管控的原因,传统的采购和销售渠道,已经无法满足畜牧企业正常的运营需求,建议饲料厂和养殖场打破常规,拓展新的采购和销售渠道,在尽可能减少接触的前提下,保证原料供应、促进产品销售。比如在线发掘新原料、发现新产品;开通网上店铺、在线直播、广告投放等,打开新销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疫情虽然给畜牧行业带来了一些风险和不便,但是,这种风险和不便也促使畜牧人打破传统思维拓展新的思路,在危机中找到自身生存乃至促使行业未来更好发展的新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来源:猪之家
-
发布时间:2022-03-30参考消息网3月22日报道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日报道,全球关于乌克兰2022年收成减少的担忧已经成为现实,粮食短缺还将扩大到许多依赖乌克兰提供小麦、玉米和食用油的国家。 报道称,在小麦已经种下、再过几周就要错过玉米播种期的情况下,乌克兰农场主无法获得所需的化肥和化学品。拖拉机和其他农业设备所需的燃料不足。农场工人纷纷离开工作岗位,加入战斗或逃离乌克兰,导致农场人手不足。全世界都将感受到这对食品供应和食品价格的影响。据美国农业部称,乌克兰土地肥沃,全球小麦出口的10%、玉米出口的14%和葵花籽油出口的一半都来自该国。 报道指出,在短短三周内,战争扰乱了乌克兰的农业生产,导致价格上涨,全球面临粮食短缺的威胁。其大部分出口是输往发展中经济体,而这些经济体已经在苦苦应对食品成本上涨导致的通胀。俄罗斯的海上封锁以及在乌克兰港口周边的战斗使海运几乎中断,只留下了有限的商品运输方式。这对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出口造成了影响,小麦价格已经上涨到创纪录水平。 根据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的数据,过去20年来,全球小麦贸易几乎翻了一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乌克兰和俄罗斯加大出口。据政府统计数字,就在15年前,乌克兰的谷物出口还不到该国2020年谷物出口总量的7%。 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称,估计有25个国家至少一半以上的粮食供应来自这两个国家。其项目经理丹尼斯&middo;德雷克斯勒说:“一些国家如此强烈地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提供小麦,这显然令人不安。&dquo;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
发布时间:2022-03-30日前,世界经济论坛一篇文章指出:全球化肥短缺将影响粮食安全,我们目前正在见证一场全球粮食危机的开始。 这场危机是由疫情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所引发,最近的高油价和乌克兰危机更是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供应和粮食物流已经出现明显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粮食所需的养分—化肥价格涨势凶猛。 正如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化肥是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基础。然而,将氮气转化成氮肥需要大量的能量,据估计该过程使用的能源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至2%,近期燃料成本的上涨推动化肥价格走高。 值得一提的是,化肥成本和作物生产价值之间的盈亏平衡比通常是6(购买1公斤氮肥需要产出6公斤谷物),但随着化肥价格的上涨,目前达到10左右。为了保持盈利,农民需要密切关注生产成本,并可能减少化肥的使用。然而,使用较少的化肥会降低产量和质量,增加整个粮食系统的压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粮食价格指数在2月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并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速度在持续上升。 即便如此,2月份的数据也只是反映了乌克兰冲突带来的部分影响,一些价格上涨还未反映到数据中。更高的化肥价格将迫使农民要么在收获时提高农作物价格,要么减少化肥的使用。在供应链的传导下,成本最终将以食品价格上涨的形式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将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当把乌克兰冲突、疫情以及气候变化(包括极端天气)的影响结合起来看,会发现所粮食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在2019年疫情之前,粮农组织估计有6.9亿人(占世界人口的9%)面临饥饿问题。但自那以后,食品价格指数上涨了39%,更多的人陷入饥饿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
发布时间:2022-02-17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dquo;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下文简称《规划》。 《规划》开篇便指出—— “三农&dquo;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编制本规划。 大家这里需要注意几个关键词,坚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编制本规划。也就是说,这是为了让我们农民富裕起来编制的规划。 一、2021-2015年主要目标 对粮食、农业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治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脱贫攻坚7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要求。 其中与我们养猪业相关的是——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生猪产能巩固提升,棉花、油料、糖料和水产品稳定发展,其他重要农产品保持合理自给水平。 二、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方面,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 保障其他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中提出—— 发展现代畜牧业。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将猪肉产能稳定在5500万吨左右,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实施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稳步发展家禽业。建设现代化饲草产业体系,推进饲草料专业化生产。 三、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 生猪标准化养殖。启动实施新一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行动,推动一批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养殖饲喂、动物防疫及粪污处理等设施装备,继续开展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加大规模养猪场信贷支持。 《规划》中提到的标准化规模养殖为可以做到动物防疫、粪污处理等设施的猪场。其中包括了家庭猪场、合作社、集团猪场等主体。大家不要看到这段内容,就认为标准、规模指的就是集团场。按照农业部之前对规模场的定义来说,年出栏500头育肥生猪的猪场便为规模场。 通过以上两段内容可以看出,农村、农业的发展主体,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要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把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而且,还要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加快发展。 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发展特征 农业生产面临双重风险,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需要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市场调控体系。农业家庭经营占主导地位,大国小农基本国情农情将长期存在,需要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将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小农户,提升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 这段基本上就更清楚了,农业家庭经营占主导地位,为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定调。 五、推进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发展 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主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布局中央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菜加工等业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加快建设产地贮藏、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设施,构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网络。稳步推进反映全产业链价值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核算。 来源:猪e网
-
发布时间:2022-02-08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产能回到合理水平。近期,全国各省陆续公布2021年生猪生产情况。 01、2021年四川出栏生猪6314.8万头,居全国第一!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1年四川国家调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出栏生猪6314.8万头,较上年增加700.4万头,增长12.5%。年末全省生猪存栏4255.1万头,比上年末增加379.7万头,增9.8%,生猪产能完全恢复。 02、河南生猪存栏4392万头 2021年,河南省生猪存栏4392万头,生猪出栏5802万头,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全省外调生猪及猪肉折合生猪2758万头,同比增长58.8%,外调量全国第一,为保障全国市场供应作出了贡献。 03、吉林2021年出栏1750.2万头 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吉林省经济民生重点领域情况。2021年,吉林省生猪存栏1137.6万头,同比增长26.5%;生猪出栏1750.2万头,同比增长32.4%。2021年,该省猪肉产量达到142.4万吨,同比增长35.6%。 04、湖北省2021年生猪出栏4115.08万头 2021年,湖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粮食总产量2764.33万吨,比上年增长1.4%,连续9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其中夏粮产量473.44万吨,增长0.3%;早稻产量71.38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2219.51万吨,增长1.5%。蔬菜产量4299.80万吨,增长4.4%;园林水果产量758.23万吨,增长5.8%。生猪出栏4115.08万头,增长56.4%;牛出栏104.98万头,增长3.0%;羊出栏580.75万只,增长9.0%。 数据来源:中国养猪网
-
发布时间:2022-02-081月27日,美国《科学机器人》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详细介绍了美国首例机器人在猪的软组织上独立完成的腹腔镜手术,结果显示该手术在一致性和准确性方面优于专家外科医生的手动技术。 上述研究文章题为《自主机器人腹腔镜肠吻合术》(《Auonomousoboiclapaoscopicsugeyfoinesinalanasomosis》),作者是来自约翰&middo;霍普金斯大学怀廷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AxelKiege等人。 主导此次手术机器人的是美国约翰&middo;霍普金斯研究团队所设计的智能组织自动机器人(SmaTissueAuonomousRobo,STAR)。约翰&middo;霍普金斯医院官方微信公号在对这项研究报道中提到,该机器人尤其擅长肠道吻合术,而这是一项需要高度动作重复、高精准度的手术。吻合一段小肠的两端可以说是消化道手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步,需要外科医生以高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缝合。即使是最轻微的手部抖动或错位缝合都有可能导致泄漏,而这可能会给患者造成灾难性的并发症。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对一项复杂且精妙的手术,即小肠两端的再吻合手术进行自动化。STAR在四只动物身上进行了这项操作,其结果显著优于人类进行相同操作的结果。&dquo;AxelKiege说。 上述研究论文也指出,研究比较了已开发的自主系统、手动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RAS)的吻合质量标准——包括针放置校正、缝合间距、缝合线咬合大小、完成时间、管腔通畅和泄漏压力。来自模型的数据表明,STAR在一致性和准确性方面优于专家外科医生的手动技术和RAS技术。这也在体内模型中得到了印证。 约翰&middo;霍普金斯医院在其官方微信中介绍,Kiege教授与约翰&middo;霍普金斯大学的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JinKang,以及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儿童医院的合作者们一道,共同打造了这台机器人。当前的版本是对2016年模型的迭代,当时的模型准确地进行了猪小肠的修复术,但需要一个较大的切口才能进入肠道,并需要较多的人工指导。 据约翰&middo;霍普金斯医院介绍,研究团队为STAR配备了增强自动性和改善手术精度的新功能,这些功能包括专门的缝合工具和最先进的成像系统,可提供更为精确的手术区域的可视化。 Kiege教授表示,由于软组织手术不可预测性,对机器人来说尤其困难,因为手术机器人必须具备快速应对意外障碍的适应能力。而STAR具备的新型控制系统使其能像人类外科医生一样实时调整手术计划。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
发布时间:2022-01-272021年生猪产能整体恢复,新一轮去化已行至中途——行业周报-20220123 1、本周(2022.01.17-2022.01.21,下同)观察:2021年行业生猪养殖产能呈现总体恢复,新一轮产能去化行至中途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年报》。聚焦生猪养殖产业来看,2021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2021年增长16.3%;其中,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产能来看,2021年末,全国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分别为44922万头、4329万头,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10.5%、4.0%。 行业产能去化趋势并未改变,新一轮产能去化行至中途。国家统计局能繁母猪存栏量口径与农业农村部存在差异。预计12月行业农业部监测样本量能繁母猪存栏量仍保持下降趋势,我们预计12月产能去化幅度在0.0%-0.5%区间。时至1月中旬,行业生猪销售均价已下行至行业成本线以下,预计年后生猪价格将进一步下探,劣势产能将在该阶段持续去化。我们预计此轮行业产能将较2021年5-6月高位累计去化幅度达到15%以上,支撑新一轮猪周期的价格反转。 2、周观点:猪周期反转在即,转基因育种政策落地 2022年猪周期反转在即,布局产能去化期。重点推荐养殖成本领先的牧原股份;生产指标加速恢复,成本下降的温氏股份、新希望;周期反转带动优异业绩弹性的傲农生物;兼具养殖成本优势及资金优势的巨星农牧;相关受益标的天康生物。 动保板块安全边际显现,行业空间或迎来加速扩容。推荐重点关注国内动物亚单位疫苗龙头企业普莱柯。 饲料销量受益生猪存栏规模高位,冬季压栏增势不减。建议关注产品力及服务力优势突出的饲料龙头企业海大集团。 涨价传导叠加天气扰动,种植链景气度延续。建议关注粮食涨价标的苏垦农发。重点推荐转基因技术优势突出大北农;以及基本面将触底改善的隆平高科;相关受益标的登海种业、荃银高科、先正达(拟上市)。 3、本周市场表现本周市场表现:农业跑输大盘3.24个百分点 本周上证指数上涨0.04%,农业指数下跌3.20%,跑输大盘3.24个百分点。子板块来看,渔业板块领跌,跌幅为10.64%。个股来看傲农生物(+8.68%)、中水渔业(+7.62%)、普莱柯(+4.87%)领涨。 4、本周价格跟踪:本周生猪、仔猪、白羽鸡苗、中速鸡、鲈鱼、玉米、豆粕价格上涨 生猪养殖:据博亚和讯监测,2022年1月2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28元/kg,环比上周五-0.31元/kg;仔猪均价为24.21元/kg,环比上周五+0.10元/kg;白条肉均价19.20元/kg,环比上周五+0.34元/kg。今日猪料比价为3.98:1。根据Wind数据,1月21日,自繁自养头均利润-300.36元/头,环比-30.61元/头;外购仔猪头均利润-33.15元/头,环比+5.61元/头。 白羽肉鸡:据Wind数据,本周鸡苗均价1.12元/羽,环比+6.67%;毛鸡均价7.98元/公斤,环比-0.13%;毛鸡养殖利润0.20元/羽,环比+0.74元/羽。来源: 金融界
-
发布时间:2022-01-27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1月2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1.81元/公斤,比2021年12月30日的23.17元/公斤下跌了5.87%。 新年伊始,养猪行业盈亏情况如何?猪价向上拐点是否已经来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有关人士。 猪肉供应仍然充裕 “2022年上半年全国商品猪供给充裕特征依然明显,部分时间可能会明显供过于求。&dquo;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记者说。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21年6月份达到年内峰值4564万头后,受猪价回落养殖场主动调减产能的影响,7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回落,但11月份猪价明显反弹后,能繁母猪产能调减速度开始明显放缓。因此,当前生猪产能虽然同比增幅有所收窄,但仍然呈增加趋势。由于淘汰较多的是产能落后的三元杂母猪以及产能较低的二元母猪,现有存栏能繁母猪性能得以优化提升,2022年上半年商品猪供给充裕特征依然明显。 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2021年12月份白条猪日均上市量为1952.48头,比2020年同期的1273.48头增长53.32%,比2019年同期的1597.55头增长22.22%,比2018年同期的1902.10头增长2.65%。 “2018年是生猪供应最充足的年份,也是北京新发地市场肉类交易最火爆的年份。2020年12月份白条猪销量超过了此前毛猪供应最充足年份的同期,说明当前生猪供应充足的程度与供应过剩的年份没有明显区别。&dquo;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说。 朱增勇告诉记者,自2021年9月份开始,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生猪月屠宰量均在2500万头以上,12月份屠宰量同比增幅超过40%,处于全年高位,预计2022年1月份生猪屠宰量将会高于2021年12月份。受2021年10月份和11月份猪价回升影响,不少养殖场惜售,压栏大猪量较大,12月份压栏大猪开始陆续出栏,也增加了猪肉供给。 自繁自养开始亏损 从生猪养殖成本看,历来自繁自养要低于外购仔猪,近来却出现自繁自养小幅亏损、外购仔猪养殖小幅盈利的怪现象,原因在于外购仔猪养殖户成本明显回落,而自繁自养养殖户成本依然处于高位。 朱增勇告诉记者,自2003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这4个完整周期是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2009年6月至2014年4月、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4个完整周期持续时间分别是36个月、36个月、59个月和49个月。每个完整周期包括上升阶段、下跌阶段,时间跨度呈逐步拉长的趋势。 从不同周期生猪月度平均价格峰值来看,第1个周期生猪价格高点在2004年9月份,为9.59元/公斤。第2个周期生猪价格高点在2008年4月份,为16.87元/公斤,较第1个周期最高价格上涨76%,有24个月高于上一轮周期高点。第3个周期生猪价格高点达19.68元/公斤,较上一周期高点上涨17%,有10个月高于上一轮价格周期高点。第4个周期生猪价格高点为20.45元/公斤,较上一轮周期高点上涨3.9%。目前正运行第5轮周期。 2021年3月份,外购仔猪养殖户开始亏损,6月份创每头1400元亏损高位;自繁自养养殖户6月份开始亏损,10月中上旬亏损达到每头780元左右。从2021年全年来看,自繁自养养殖户每头小幅盈利300余元,外购仔猪养殖户每头亏损500余元。 不过,受猪价回落影响,仔猪价格持续下跌,2021年10月初跌至年内低位,1头10公斤左右的仔猪价格只需要150元左右,带动外购仔猪养殖成本明显回落。从10月份开始,外购仔猪养殖成本开始低于自繁自养养殖户成本。年末仔猪价格有所回升,成本约在200元至400元/头,外购仔猪养殖成本仍然低于自繁自养养殖户成本。受2021年12月份猪价回落影响,12月中下旬出栏1头120公斤的商品猪,自繁自养养殖户开始小幅亏损,而外购仔猪养殖户依然小幅盈利200元左右。 “由于外购仔猪养殖户四季度购买仔猪成本较低,从2022年市场风险来看,外购仔猪养殖户亏损风险将小于自繁自养养殖户。&dquo;朱增勇说。 上升周期何时到来 “新一轮的猪周期可能要等到2023年上半年。&dquo;对于生猪养殖行业普遍关心的猪价何时走出下跌周期的问题,朱增勇如是说。 自2021年10月第2周起,全国猪价连续8周明显反弹,由11.54元/公斤反弹至18.33元/公斤。一些养殖户认为猪价下跌周期结束了,开始惜售。朱增勇表示,自2003年6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已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每一轮周期都长达数年。2021年10月份以后猪价反弹主要原因一是超跌,二是国家两轮冻猪肉收储提振,三是腊肉腌制提前和家庭食品储备提升了大猪的消费需求,四是猪肉进口下降。 当前,生猪和猪肉价格在大幅反弹后连续回调。农业农村部监测500个集贸市场生猪价格自2021年12月第2周连续回落,到2022年1月第1周价格为16.59元/公斤,环比下跌2.0%,同比下跌53.9%。猪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2021年四季度生猪供给明显增长的局面没有改变。从12月中旬开始,规模养猪场尤其是上市企业,为完成全年出栏任务,加大了生猪出栏量,而中小规模户前期压栏大猪也开始集中出栏。屠宰企业利用出栏增加机会开始压价,同时腊肉腌制逐渐接近尾声,加上冻品出库冲击鲜销市场,消费对市场价格的支撑走弱。 “从北京新发地市场看,每年春节之前的这个时间段,白条猪上市量都会达到全年高点。从目前白条猪的供应能力来看,今年腊月会大于需求,春节之前肉价上涨的概率并不大。&dquo;刘通说。近期生猪价格处于上涨乏力的状态,能够维持在养殖场的盈亏平衡点附近就已经是不错的了。养殖场可以趁着当前生猪价格相对稳定的时机,适当淘汰那些低产能的母猪,尽快转变供应过剩的局面。 朱增勇表示,由于2021年二季度能繁母猪存栏处于较高水平,仔猪供给量持续保持高位,预示着2022年上半年市场供给依然呈现明显增加的态势,猪价春节后可能存在阶段性过快下跌的风险。周期低点可能会出现在四五月份,价格可能较行业平均成本线低30%左右。鉴于自2021年三季度末能繁母猪产能开始下降,预计自2022年三季度起猪肉供需过剩形势将会逐渐好转,2023年上半年可能进入新一轮的猪周期。来源:经济日报
-
发布时间:2022-01-271.上旬南北猪价均震荡下跌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2022年猪价以“跌&dquo;为开端,月上旬一路下滑。元旦过后,市场成交寡淡,猪价持续下跌,12日以东北为首的散户开始渐起抗价情绪,猪价率先反弹,但此轮领涨范围仅覆盖北方地区;南方区域如广东等销区市场因终端白条销售欠佳,养殖场高价走货一般,上涨动力不足,前期多稳价观望为主,后期随北方涨势扩大,南方仅局部地区小涨,主线仍保持稳定。随着终端支撑力度不足,北方猪价涨势维持仅2天左右,随后继续下滑。上旬南方地区仍为全国高价区域,较山东价格高0.2-0.5元/公斤,且涨跌趋势几乎一致。 2.中下旬南北猪价开始倒挂,差异性明显 进入中下旬,山东、河南等地区个别规模养殖场生猪外销量减少,内销量增大,部分中小型屠宰厂猪源收购渠道缺失,收购难度增大;同时临近春节,需求好转,屠宰企业处于主动增量阶段,1月21日全国代表屠宰企业开工率达到阶段性高点为44.22%,较年初提升12.82个百分点。屠企被迫提价,21日山东猪价一度冲高为全国第二高价,较广东猪价高达1.44元/公斤。但此轮北方猪价上涨对南方销区影响甚微,如图1所示,广东、广西地区生猪价格以盘整为主,并无北方波动剧烈。 随后高价猪肉销售难度增大,23日山东猪价开始下滑,且降幅在0.8-1.5元/公斤,波动幅度较大,高价白条销售欠佳,屠企以消化圏存为主,开工率24日触顶回调,截止到1月25日,全国重点屠企开工率37.94%,较峰值下滑6.28个百分点。 3.春节前出栏时间有限,猪价或涨幅有限 供应端来看,距离春节仅有不足一周时间,养殖户看跌节后行情,或采取节前一周出栏操作,出栏积极性提高;加之广东、江苏等主销区,外来务工人员多回家过年,人口流失量增大,备货现象尤为不明显,拖累生猪行情上涨。 需求端来看,根据卓创资讯调研,大型屠宰厂1月29日(腊月二十七)开始停宰,备货时间仅有3天左右,开工率提升幅度或缩减。综上所述,春节前出栏时间有限,猪价或涨幅有限。来源: 卓创资讯
-
发布时间:2022-01-27今年1月,官方公布2021年生猪数据:年出栏超6.7亿头,同比增长27.4%;年末存栏4.49亿头,同比增长10.5%;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同比增长4.04%。全国生猪产能全面恢复,存栏比非瘟前(2017年)增长3.7%。近期,全国各省陆续公布2021年畜牧业生产情况。当前全国各省生猪出栏、存栏情况如何?本期《农财数读》带您一探究竟。 1六大省份出栏全国41%的猪 湖北出栏增长最快 目前已有17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公开生猪出栏数据,新牧网记者统计发现,17省2021年生猪出栏全线增长,同比增幅在5.1%-75.8%不等,合计出栏3.78亿头,超过全国生猪出栏量的一半。 其中,仅四川、湖南、山东、湖北、广东、广西六大省份出栏总量便达到2.74亿头,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40.90%。不过,和非瘟前相比,仅有湖南、福建、重庆、山西、甘肃5省(市)出栏量超过2017年水平。由于2021年下半年猪价低位运行,饲料价格水涨船高,养猪亏损严重,各省出栏进度受到影响。 《新牧网 》记者对比各省年度正常规划产能与实际出栏量发现,在目前已公布的省份中,只有湖南、广东、江苏、重庆、福建、山西6个省份产能得到较好的释放。 17省中,四川、湖南出栏量均超6000万头。四川出栏量与2020年相比增长12.5%,达到6314.8万头。湖南2021年出栏量为近五年最高,达6121.8万头。 与2020年相比,2021年出栏增长最快的是湖北(北京基数较低),出栏量为4115.08万头,增速达到56.40%。受新冠和非瘟的双重影响,2020年湖北畜牧业生产遭受重创,全年出栏仅为2631.1万头。随着疫情形势向好,湖北支持生猪产业改扩建项目复工复产的政策陆续出台,推动湖北生猪产能恢复。 2 9省存栏全国一半生猪 湖南存栏跨入4000万头量级 《新牧网 》记者统计已公开的17个省份(含自治区、直辖市)生猪存栏数据发现,2021年底,生猪存栏量在1000万头以上的省份有9个。 其中,河南、湖南为第一梯队,存栏量均超4000万头;山东、广西、广东为第二梯队,存栏量分别为3151万头、2128.19万头、2075.48万头;江西、安徽、江苏和重庆为第三梯队,存栏量在1180万头683万头不等。值得注意的是,这9个省份的生猪存栏合计达2.19亿头,接近全国生猪存栏量的一半。 与上年底相比,2021年底17省存栏数量均呈正增长。河南生猪存栏增量最大,增量超500万头,同比增长13%。湖南、广东存栏增量也在300万头以上,分别为467.4万头、308.18万头,涨幅达12.5%和17.4%。 各省生猪产能恢复迅猛,《新牧网 》记者比较2021年底和非瘟前(2017年底)各省的生猪存栏数据发现,17个省份中有一半以上的省份生猪存栏恢复至非瘟前水平,分别为河南、湖南、山东、江西、安徽、陕西、山西、甘肃和浙江。其中,湖南增量最大,2021年底比2017年底增加233.9万头生猪存栏。 非瘟以降,作为生猪主产地的湖南产能去化严重,2019年湖南生猪存栏量跌至2698.3万头,当年跌幅达29.4%。不过,非瘟在重创湖南养猪业的同时,客观上推动了湖南规模化养殖的发展。2020年,湖南省政府出台“十二条&dquo;生猪生产扶持政策,从项目资金、养殖用地、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为生猪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吸引了温氏、新五丰(600975)、现代农业、佳和农牧、正邦等大型养殖企业布局。 3多省能繁母猪存栏呈不同程度增长 浙江增速高达19% 能繁母猪存栏量直接影响未来产能变化。《新牧网 》记者注意到,目前有11个省份公开2021年底能繁母猪存栏相关数据。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在100万头以上的有6个省份,湖南以368.1万头母猪存栏量问鼎。山东、广西、广东、江西、重庆紧随其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289.1万头、221.01万头、191.18万头、161.7万头和116.1万头。 除山东以外,其他省份能繁母猪存栏呈不同幅度增长,增速最快的是浙江。与上年底相比,2021年底浙江能繁母猪存栏增长19.4%,达69.31万头。此外,江西、山西、海南能繁母猪存栏增速也在10%以上,3省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为161.7万头(增速12%)、71.4万头(增速11.5%)、40.05万头(增速14.1%)。 当前各省生猪产能积累过高,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仍在进行,今年一季度或实现4100万头的能繁母猪调控目标。随着产能调控的步伐迈进,2022年下半年猪价行情或有所回升,让我们拭目以待。来源:新牧网
推荐博文
- 4 疫情之下,畜牧行业该如何确... 391
- 5 美媒:俄乌战争重创全球粮食... 447
- 6 世界经济论坛:我们正在目睹... 361
- 7 国务院发文!2021-20... 440
- 8 惊了!2021年,河南竟然... 506
- 9 美团研发机器人首次自主实施... 410
- 10 2021年生猪产能整体恢复... 488
- 11 全国猪肉供应形势怎样?猪价... 404
- 12 南北猪价“倒挂” 山东冲为... 374
- 13 21省公布2021生猪成绩... 554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郑店黄金工业
园107国道旁黄金南路
邮编:430207
电话:027-84794303
手机:13886100579
传真:027-84794149
QQ: 3188277488
网址:/